一、煮沸
煮沸是深度处理自来水的行之有效且经济节约的净化方式。
煮沸有三个作用:
1、杀毒:消灭细菌和病毒
2、减少消毒副产物:余氯
3、降低水的硬度:水垢
煮沸不能解决两个问题:
1、自来水里的重金属、有机污染物以及与日俱增的尚未定性的其他污染物。
2、生活用水,例如洗澡水里的余氯会通过鼻腔和皮肤被人体吸收。
因此,净水器的作用时解决煮沸不能解决的问题。
二、吸附
活性炭被广泛地应用在净水器里,有两个原因:
1、成本低,效率高,主要用来处理余氯
2、应用在“膜过滤”的净水器里,可以保护“膜”,延长“膜”寿命。
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物质,由微孔构成的内表面占总面积的95%以上,过度空和大孔仅占5%。活性炭依靠微孔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。
活性炭是成熟技术,上世纪50年代,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研究证实活性炭对三卤甲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,但周期短。
三个标准可以帮助大家判断活性炭的优劣:
1、活性炭滤层越长越好。水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越长,吸附效果越好。
2、活性炭纤维比粒装碳和粉状炭好,前者微孔更多,吸附量和吸附速度都要更好。
3、果壳碳比煤炭和木屑碳更好。常见的果壳碳是椰壳炭。
与活性炭相比,KDF价格更高,但多了去除重金属的功能。
KDF即铜锌合金,根据铜和锌各占的比例分为:KDF55(50%铜和50%锌),KDF85(85%铜和15%锌),净水器里通常使用的是KDF55。
三、离子交换
离子交换一般用于软水机,处理“水垢”。
先解释一下“水垢”。
水垢是水烧开后,钙镁离子生成的碳酸氢钙。
钙镁离子浓度与水的硬度相关。计算方法如下: 总硬度(以CaCO3计)=(钙mg/Lx2.5)+(镁mg/Lx4.1)
人体对水的硬度其实是有一定的适应性,可耐受水的硬度超过500mg/L,所以WHO没有提出饮用水中硬度的基于健康的准则值。中国的饮用水标准规定为450mg/L,但就算是我国北方,硬度也没这么高。
但是,水烧开后结垢,会影响生活质量,眼睛看到难受,洗衣服不那么容易洗的干净,热水器和热水壶使用寿命会缩短。
软水机一般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降低水的硬度,常见的有钠离子交换钙镁离子。
这种交换法有两个坏处:
1、软化后的水中的钠含量不好控制
2、成本高。
在水硬度普遍不高,喜欢喝热水(开水会生成水垢,物理降低了水的硬度)的中国,软水机其实生存空间是非常窄的。
另外,安装了反渗透RO和纳滤净化的净水器,也是没有必要安装软水机的。
四、膜处理
膜处理其实是最容易理解的,但消费者对这块是最糊涂的。
两个原因造成:
1、没有统一国标,商家各执一词
2、商家本身就是糊涂的,后者更可怕。
膜处理属于物理过程,水里各种物质的分子大小不一样,通过调节膜孔的大小,控制可通过的物质,例如:反渗透膜仅允许水分子通过。
大家可以把过滤膜想象成一个漏斗,漏网越密,过滤出来的东西越多。
常见的膜技术包括电渗析、微滤、超滤、纳滤和反渗透。电解析应用很少。市面上销售的净水器,除了应急净水设备(例如生命吸管)和滤水壶,几乎都采用膜处理,微滤和超滤属于过滤技术,纳滤和反渗透属于脱盐技术。
不论品牌用多少形容词来形容其过滤技术,都不外乎活性炭吸附和上述四种过滤膜技术。
净水器过滤膜有没有选择性过滤的功能?
答:没有。
某些品牌在宣传超滤和纳滤时提出一个概念“矿物质水”,意思是,这两种膜过滤法在去除水里的污染物的时候,保留了水里的有益物质。
1、“矿物质水”以前还有,现在没有这种说法了。以前的矿物质水也不是含有矿物质的水,而是纯净水中添加硫酸镁和氯化钾,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口感。
2、过滤膜是无法只能判断过滤掉的物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,过滤膜是物理过滤,物质粒径比膜孔大的,就被过滤出来,粒径比膜孔小的,就通过,例如,水分子。
净水器出来的水就分两种:
1、纯净水。(反渗透RO过滤)
2、非纯净水。(其他过滤法)
那反渗透RO是不是最好的?
不是
1、纯净水不适宜长期大量饮用。
2、使用何种净水器依据当地自来水水质,如果自来水没有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,不必使用反渗透RO。
水是生命之源!可是现在工作忙碌的我们却早已忘却自己的健康问题。你知道喝什么样的水才是健康的吗?用什么设备处理才是放心的吗?